為紀念二十世紀偉大的琵琶藝術家劉德海先生, 4月9日-12日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行“劉德海音樂藝術周”系列活動。我校音樂專業部琵琶教師朱慧佶應邀參加此次活動,并參與藝術周首場演出。
劉德海先生集琵琶表演、創作、研究、指揮、教學于一身。六十年的藝術實踐,他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一生創作了102首琵琶作品,秉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是先生一生始終不渝的追求。劉德海先生為民族音樂教育工作付出了畢生心血,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繁榮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是琵琶藝術以及民族音樂領域中劃時代的人物。
此次音樂藝術周邀請了全國藝術高校和藝術院團的琵琶界同仁、優秀的室內樂團組、民族民間樂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構與音樂人、親受過劉德海先生教誨影響的歷屆校友代表,聯合舉辦六場講座、三場不同形式的音樂會和一場學術研討會。
首場音樂會“‘琵琶行’劉德海琵琶音樂巡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邀請了來自全國十一大專業音樂院校、藝術院校、藝術團體等單位的八十三位老、中、青、少琵琶演奏者,代表全國的琵琶人齊聚一堂,與劉德海先生跨時空合奏《十面埋伏》,共同紀念劉德海先生83年的崢嶸歲月。
第二場音樂會“傳統的翹望——民間音樂的時代回響”,曲目設計兼具民間樂種及創作作品,不僅重現歷史經典,又創時代之新篇,呈現現代室內樂蓬勃發展的景象。
第三場音樂會“和美頌——絲竹相和之國樂交響”,邀請曾經的中國少年民族樂團成員參演,帶著對母校的敬仰、對大師的緬懷進行一次回顧歷史的情感之旅。
“劉德海音樂藝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的作曲家、理論家和業界專家,圍繞劉德海先生諸方面的杰出成就與貢獻,及其對中國器樂藝術繼承和發展的深刻思考與多維度實踐展開深入研討。
此次紀念活動展示了劉德海先生在演奏藝術、音樂創作、教書育人、理論研究諸方面的杰出貢獻,并體現了琵琶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傳承理念。
撰稿人:朱慧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