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國家級非遺項目“江南絲竹”杭州藝術學校傳承基地杭州市文化館傳承點正式揭牌。
“江南絲竹”是流行于江浙滬一帶的一種民間器樂合奏形式,音樂風格小、輕、細、雅,是江南文化的特定產物。2008年,杭州申報的“江南絲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2013年4月,杭州藝校成為“江南絲竹”的保護單位,2019年10月成為杭州市非遺傳承教學基地。
這些年來,為推動“江南絲竹”的傳承和保護,杭州藝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該校先后舉辦了三場“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與來自全國的各專業團體進行交流演出;為浙江省十多所中小學進行“江南絲竹”的培訓及曲目排練;該校還擁有一支“江南絲竹”教師樂團和兩支學生樂團,樂團在省內外音樂比賽中屢獲大獎,并赴世界各國展開文化交流,足跡遍布英國、美國、法國、阿根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
“此次設立杭州市文化館傳承點,大大拓寬了我們推廣、傳承和保護‘江南絲竹’的渠道。”杭州藝校校長胡素方說,從前對“江南絲竹”傳承和保護往往局限性在學校范圍內,推廣和普及對象主要是杭州的中小學生,有了這個傳承點,今后可以更廣泛地面向社會大眾。“如今,廣大人民群眾對藝術的需求越來越高,作為‘江南絲竹’的傳承保護單位,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把傳承保護工作做得更好,同時反哺大眾,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并學習‘江南絲竹’。”
杭州藝校的資深教師、揚琴專家陳霞芬將負責傳承點的工作?,F場,“陳霞芬名師工作室”也同步成立。陳霞芬表示,工作室將采用交流講座、采風演出、教學輔導、研討宣傳等多種形式,致力于“江南絲竹”的活態傳承,為所有對“江南絲竹”感興趣的市民提供義務指導,讓“江南絲竹”被更多人“看得見、摸得著”,真正融入當代人的精神生活。
揭牌儀式上,杭州藝校的師生還演奏了《三六》《燈月交輝》《天秤座》《土家擺舞曲》等“江南絲竹”代表曲目,優美淳樸,清新悅耳的音樂讓現場觀眾沉醉其中。
編輯:姜雄